欲改善全身無力狀況的患者可前往中醫科就醫,接受醫生的四診合參後,選擇按摩特定穴位,包括百會穴、神闕穴、陽陵泉和足三裡。
首先是百會穴,該穴位位於頭頂部位,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陽氣的匯合點。因此,透過按摩百會穴可有效增強陽氣,發揮鎮痛和醒腦的作用。
第二是神闕穴,位於腹部中央,即臍中央位置。全身乏力可能與氣虛相關,按摩神闕穴能夠有效溫通元陽、增強陽氣,促進胃腸氣機執行,改善氣虛狀態,從而緩解乏力症狀。
另一穴位是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的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為八會穴之筋會。按摩陽陵泉穴能夠有效治療筋急和筋緩等筋病,舒筋通絡,改善全身虛弱等狀況。
最後是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腓骨下方3寸處,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這是臨床常用的穴位。按摩足三裡能夠調節胃痛、眩暈、心悸、氣喘、虛勞、下肢痺痛、癱瘓或麻痺等症狀,並具有強壯作用。
除了上述穴位,其他如太陽穴、中脘穴等也可選擇進行鍼灸、推拿、灸療等治療方法,但需在諮詢醫生後決定。此外,平時可以多用熱水泡腳並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