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面板病,主要發生在皮脂過度分泌的部位。其主要症狀包括紅斑、脫皮、瘙癢和乾燥等。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可能與內分泌紊亂、睡眠不足和區域性真菌感染等因素有關。
在脂溢性皮炎的併發真菌感染中,馬拉色菌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菌,它本身存在於人體中。然而,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面板上,馬拉色菌的數量可能會增多,並參與炎症反應。
如果懷疑患有脂溢性皮炎,可以前往當地醫院進行真菌檢測,刮取脫落的皮屑。透過檢測,如果發現大量的弧形菌絲或孢子,可以初步判斷為馬拉色菌感染。
對於脂溢性皮炎的治療,可以使用外用抗真菌藥物,例如酮康唑洗液。同時,口服抗組胺藥物,以及外用派瑞松乳膏等藥物也有一定的療效。此外,日常飲食宜清淡,避免熬夜,對於預防和改善脂溢性皮炎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