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可能會導致一些後遺症。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造成損害,從而引發不同程度的癱瘓。若在癱瘓發生後的1-2年內無法恢復,就會形成後遺症。如若不積極治療,長時間的肢體癱瘓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和肢體畸形。
在部分癱瘓型的病例中,感染後的25-35年,病情會變得逐漸進行性,患者出現神經肌肉軟弱、肌肉萎縮以及疼痛,受累的肢體癱瘓會加重,這被稱為脊髓灰質炎後綜合徵。
當脊髓灰質炎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肌肉疼痛消失、癱瘓停止進展後,就應開始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對於嚴重畸形的情況,可進行外科矯形治療。此外,中醫按摩、鍼灸、康復鍛鍊以及其他理療方法也可以促進功能的恢復。
脊髓灰質炎是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該病多見於6個月至5歲的兒童,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感染後大多沒有症狀。而有症狀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肢體疼痛,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弛緩性神經麻痺,並留下癱瘓後遺症,俗稱小兒麻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