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診斷中,常常會進行尿液常規化驗檢查。如果感染已經被治癒,尿液常規化驗檢查結果會呈現陰性,因此陰性結果是治癒的一箇重要指標。而如果感染沒有被治癒,尿液常規化驗檢查結果會呈現陽性,這意味著仍處於感染期。如果檢查結果仍然為陽性,就需要繼續按照原有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根據個體的症狀情況,確定複查的時間點。例如,如果患者的尿頻、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狀已經消失,此時可以前往醫院進行化驗檢查。若結果為陰性,則無需繼續口服藥物,表明已經治癒,這是最理想的結果。
然而,如果患者自覺症狀消失,但複查結果仍為陽性,說明體內仍有病原菌存在未被完全清除,尿液仍然呈陽性。此時,需要繼續進行藥物治療。即使患者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如果貿然停藥,仍可能導致症狀復發。因此,在複查結果仍為陽性的情況下,應繼續用藥治療,直至尿液常規化驗檢查結果變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