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的起因眾多,常見的引發大便出血的原因包括痢疾、潰瘍性結腸炎、侷限性腸炎和結腸癌,此外,痔瘡、肛裂和直腸癌也可引發血便。以下是各種病因及其對應的具體症狀:
一、痔瘡導致的出血,一般在排便過程中或排便後出現,血液呈滴血或者噴射狀,顏色較鮮紅,常不與糞便混合。
二、由肛裂引起的血便,顏色鮮紅,使用手紙擦拭肛門會有血跡,排便後肛門會有劇烈疼痛。
三、結腸息肉多見於青年人,有家族病史。患者通常沒有症狀,或者會有長期的腹部隱痛、腹脹感、排便習慣改變或反覆腹痛發作,大便中有鮮血或黏液,並具有惡性變傾向。
四、潰瘍性結腸炎導致的出血,會產生黏液或膿血便,伴隨腹痛、發熱、經常便祕等症狀。
五、直腸癌引起的出血呈鮮紅或暗紅色滴狀附著在大便表面,晚期可能出現帶有膿血的便便,伴有肛門直腸下垂、消瘦、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對於出現血便的情況,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病因,以實現對大便出血情況的有效治療。一般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根據病因制定具體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