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遭遇外力砸擊後,出現腫脹和疼痛的情況,首先需排除骨折的可能性。若未發現明顯骨折跡象,可以採取物理療法進行消腫。
在24-48小時內,需對受傷部位進行區域性冰敷,可使用冰塊或冷藏的礦泉水,用毛巾包裹住,放置在腫脹處。這樣可以暫時減緩毛細血管的滲漏,減輕水腫情況。
超過48小時後,可以透過熱敷來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迴圈,可結合微波和紅外線理療等方法。這樣可加快血液流速,減輕區域性滲漏,從而改善腫脹情況。同時,需臥床休息,將腳部抬高於心臟平面,以促進下肢靜脈迴流,減輕腫脹程度。
若腫脹伴有明顯疼痛,可口服止痛藥物進行緩解。臨床常用藥物包括芬必得和曲馬多片等。也可使用雲南白藥氣霧劑噴灑於區域性,以減輕區域性腫脹和疼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