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治療主要包括液體復甦、血管活性藥物、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清除感染病灶、器官支援治療。早期正確的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體治療策略如下:
一、抗感染治療:在確診感染性休克後的一小時內,應間歇性使用覆蓋細菌、真菌等各方面的抗生素藥物。在給予抗生素之前,應先進行細菌培養,並必要時進行手術清除感染病灶。
二、抗休克治療:包括迴圈功能支援。推薦使用晶體液進行復甦,靜脈輸入兩升液體,在三小時內完成。復甦的目標是中心靜脈壓維持在8-12mmHg,平均動脈壓≥65mmHg,每小時尿量約為30ml,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0.7,血乳酸水平下降,同時需要支援呼吸系統功能。
三、對症支援治療:可透過鼻導管或面罩給予氧療,也可使用無創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若情況需要,可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以及支援腎臟系統功能。在充分液體復甦的前提下,若患者尿量仍然增加,但內環境不穩定,醫生會早期給予腎功能支援和營養支援等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