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是指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抗原檢測,主要關注發熱症狀。在進行標準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時,如果出現兩個橫槓,則結果為陽性,通常表示可能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然而,如果存在檢測誤差,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無法確切判斷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但無論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發熱患者都應按醫囑進行對症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對乙醯氨基酚類、布洛芬類、雙氯芬酸鈉類等。
一、體溫低於38.5℃:
對於體溫低於38.5℃的患者,應根據體溫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臨床實踐中,一般要求體溫達到38.5℃以上才可以使用藥物,而體溫低於38.5℃時,可以採用物理治療措施來退熱。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溫熱毛巾擦拭腹股溝、額頭、頸部等大血管處,也可以使用退熱貼等。同時,要注意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水平,從而降低體溫。
二、體溫高於38.5℃:
1、對乙醯氨基酚類:
對乙醯氨基酚類是一類解熱鎮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常用藥物有對乙醯氨基酚混懸滴劑、對乙醯氨基酚顆粒、對乙醯氨基酚緩釋片、對乙醯氨基酚片等。這些藥物透過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減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釋放,從而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起到解熱的作用。
2、布洛芬類:
布洛芬類是一類解熱鎮痛和非甾體抗炎藥,常用藥物有布洛芬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布洛芬顆粒、布洛芬混懸液等。其作用機制是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發揮解熱、鎮痛和消炎作用,可用於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也可用於治療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3、雙氯芬酸鈉類:
雙氯芬酸鈉類是一類衍生自苯乙酸的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常用藥物有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它透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轉化。同時,它也能促進花生四烯酸與甘油三脂結合,降低細胞內遊離花生四烯酸的濃度,間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
除了上述藥物,發熱患者還可以根據醫囑使用阿司匹林泡騰片、安乃近片、米格來寧片、去痛片等藥物進行對症治療。同時,患者還應注意各類藥物的使用禁忌,避免因不當用藥導致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