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氣血虛型的貧血,可以採用中藥進行調補以改善病情。推薦使用紅參、麥冬和黃芪等藥材,它們可以增加體內的氣血,並具有益氣固脫和養陰生津的功效。同時,還可以使用黨参、女貞子、當歸、地黃、何首烏、熟地、枸杞、黃精、墨旱蓮、側柏葉、骨碎補、茜草、仙鶴草和陳皮等藥材,它們有助於補腎健脾、滋陰養血,適用於心悸、氣短、面色黃白、腰痠、乏力以及氣血虛弱的貧血患者。
如果是缺鐵性貧血,可以額外加入皁礬、禹餘糧、大棗、阿膠和茯苓等藥材進行治療。這些藥材能夠同時增加氣血,並且具有益氣補血、消食和胃的作用,適用於月經過多、反覆出血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虛和貧血癥狀。
透過中藥的調理,可以有效改善貧血病情,提高氣血水平,恢復人體功能。但在使用中藥治療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個體差異來選擇適合的藥材和劑量,以達到最佳療效。同時,需要注意中藥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遵循醫師的指導,避免藥物濫用或產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