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性疾病指的是患者本身患有的慢性疾病。若這樣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就需要積極採取相應措施來治療,以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防止基礎病情加重。
通常,基礎疾病範圍廣泛,包括代謝異常、慢性炎症和消耗性疾病等。舉例來說,高血壓、糖尿病、消化性潰瘍、肺結核、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惡性腫瘤等都歸屬於基礎疾病。由於這些疾病的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可能會在人體內長期存在,並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復發。由於基礎疾病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較弱,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出現乾咳、咽痛、肌肉無力、胸悶和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與此同時,基礎疾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時,可能會加重已有的基礎疾病,甚至發展為重症,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
因此,對於患有基礎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在治療新冠病毒的同時,還需治療基礎疾病。對於在家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應該實施呼吸道隔離,並按醫囑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例如使用利托那韋片進行抗病毒治療,若有發熱症狀,可以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或對乙醯氨基酚片來退熱。對於基礎疾病,也應根據具體疾病採取相應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方法。
此外,為了減少患有基礎疾病的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發展為重症的風險,應主動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減輕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