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X線胸片、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核素顯像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等。這些方法主要用於肺癌的診斷、分期、治療效果監測和預後評估等。
首先,胸部X線檢查由於解析度較低,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因此目前不推薦作為肺癌治療前後的常規檢查方法。
其次,胸部CT檢查是肺癌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它對於肺癌的診斷、分期、治療效果評價和治療後隨診具有重要意義。需要靜脈注射碘對比劑來區別腫瘤病灶與周圍血管和軟組織,觀察大血管受侵情況。還可以進行多平面重組和三維重建,以及CT薄層重建。對於療效評估,可以使用固定的窗寬和窗位來測量病灶。
MRI檢查特別適用於判定肺癌是否轉移到腦和脊髓。此外,MRI還可以判斷肺癌是否侵犯胸壁或縱隔,並顯示肺上溝瘤與臂叢神經和血管的關係。對於不能注射碘造影劑的患者,MRI是觀察縱隔、肺門大血管侵犯情況以及淋巴結腫大的首選檢查方法。
超聲檢查主要用於發現腹部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後淋巴結是否轉移,還可用於檢查雙側鎖骨上的淋巴結。此外,超聲還常用於胸腔積液和心包積液的定位和引導穿刺引流,也可用於引導穿刺活檢。
放射性核素骨掃描是判斷肺癌骨轉移的常規檢查。當骨掃描檢查提示骨骼可疑轉移時,可以進行MRI、CT或PET-CT等檢查來驗證。此外,PET-CT檢查是肺癌診斷、鑑別診斷、分期與再分期、療效評價和預後評估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腦轉移瘤中,PET-CT檢查對於腦組織基礎代謝率高,檢測腦轉移瘤的敏感性較低。另外,PET-CT檢查的價格較高,也限制了其在肺癌診治中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