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醫學發展非常迅猛,醫學檢驗手段也不斷湧現出來。這對於診斷疾病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診斷手段給健康帶來隱患,甚至會引發癌變。其中一箇例子就是CT檢查。
CT是上世紀70年代發明的,也就是計算機斷層成像,可以透過X射線源來形成影象。而從電離輻射的本質來看,電離輻射會增加人體細胞的突變率,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而CT所使用的X射線強度要高於普通X射線強度。薄層CT是指常規影像科診斷CT,可以引入CT增強造影劑,以增強周圍血管的顯示。相較於常規CT掃描,薄層CT具有更薄的層厚和層間隔(1至5毫米),薄層CT掃描能夠提高病灶檢出率,減少微小病變的漏診。然而,雖然薄層CT檢測更準確,但其輻射劑量明顯增大。如果在短時間內過於頻繁地進行薄層CT檢查,確實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因此,需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儘量避免進行薄層CT檢查,至少不能頻繁採用薄層CT這種檢查方式。
由於CT具有特殊的診斷價值,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但是CT裝置成本較高,檢查費用也較高,某些部位的檢查,尤其是定性診斷,存在一些限制。因此,不應將CT檢查視為常規診斷手段,而應在充分瞭解其優勢的基礎上,合理選擇使用。X線攝片、CT和磁共振成像可以稱作三駕馬車,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擴大了檢查範圍,又提高了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