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近期出現大便乾燥且呈顆粒狀的情況,表明大便中的水分不足,導致大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過多被吸收,從而形成顆粒狀的大便。針對這種情況,有以下調理方法:
首先,鼓勵病人多喝水,增加水分攝入量。同時,多攝取蔬菜和水果,因為它們富含纖維素和水分,有利於增加大便的水分含量。相反,應少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腸道,加重便祕症狀。此外,需戒酒,因為酒精會導致水分過多被腎臟排洩,進而加重便祕。
其次,可以採用口服溶液類藥物如乳果糖口服溶液或果導片等,幫助潤腸通便。這些藥物能增加大腸內的水分含量,使大便更容易排出。如果大便乾結、在肛門嵌頓且無法排出,則可以考慮使用開塞露或進行灌腸治療,以緩解病人便祕症狀。
如果病人在用藥過程中有效果,但停藥後症狀復發,那麼就需要排除腸道本身存在的疾病。此時,建議儘早前往消化內科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可能的疾病包括結腸息肉或結腸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