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損傷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積累性損傷兩類。急性損傷約佔總體的70%,而慢性損傷佔30%。然而,由於醫療水平的限制以及患者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等原因,70%的急性損傷中有50%會逐漸演變為慢性損傷。
肌肉骨骼的急性損傷通常發生在體育運動和日常生活中,主要由骨骼肌肉突然受到衝擊力引起,例如肌肉挫傷、撕裂傷、骨折和關節脫位等。如果治療不當或損傷後沒有得到恰當的康復治療,這些急性損傷就會轉變為慢性積累性損傷。骨骼肌肉的慢性積累性損傷除了急性損傷轉變而來,還常常與工作環境有關。舉例來說,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工人經常需要克服外界的重力和阻力,這會引起慢性肌肉損傷。
此外,任何工作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勢或體位,以克服身體各部位受到的重力。例如,當站立或坐姿時,頸椎需要承受頭部的負荷,腰椎需要承受腰部以上身體各部分產生的負荷。如果長時間承受過重的負荷,就可能導致骨骼肌肉的慢性積累性損傷。這些損傷主要包括肌腱炎、神經嵌壓和肌筋膜疼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