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引發於老年人或危重病人長時間臥床,骶尾部或雙側受到長時間壓迫而產生的損傷,常被稱為壓瘡。褥瘡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一期為紅斑期,僅表皮受損,面板出現紅斑,與周圍面板有明顯邊界,受壓區域按壓後仍然紅腫、熱痛、麻木,面板顏色難以恢復正常,之後可能僅限於骨突部位。應避免壓迫,增加營養攝入。
2、二期為破潰期,表皮破裂但真皮未受傷,出現充血,也稱為炎症浸潤期。面板表面可能出現破潰、底部發紅,但未結痂,也可能是破潰或未破潰的血泡。應保護面板,防感染,並增加營養。小水泡可自行吸收,較大的水泡需進行無菌抽吸和消毒,最後適度包紮。
3、三期為真皮壞死期,可見黑色或白色基底露出,形成幹痂,可觀察到皮下脂肪外露。有壞死組織脫落,但其深度難以確定,可能未露出肌肉、肌腱和骨骼等組織,還有結痂和淺表皮下通道。應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使用潰瘍貼或其他敷料覆蓋傷口,促進溼性癒合。
4、隨著病情加重,進入四期,表現為全身面板損傷,有肌肉、肌腱、骨骼外露,區域性可能出現壞死組織交替脫落,常合併結痂和皮下通道。四期褥瘡非常嚴重,需由專業外科醫生進行清創手術,去除壞死組織,保持引流通暢,並進行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方可達到治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