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後頭暈被稱為體位改變後造成的頭暈,常見於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病率很高。其特點是在改變體位時,患者可能在起床或翻身時出現短暫的頭暈,每次發作時間不超過1分鐘,可能伴有噁心,但沒有耳鳴或其他神經系統症狀。
導致這種頭暈的具體原因是內耳中的耳石脫落後進入內耳半規管,刺激淋巴細胞導致眩暈。當體位發生變化時,半規管會移動,耳石隨著內耳液體的活動而引發眩暈發作,這是一種常見的位置性眩暈。治療可透過改變體位進行,但需注意排除中樞性位置性眩暈的可能性。中樞性位置性眩暈相對較少見,但也有一定風險。其主要表現是在改變體位時突然出現頭暈、視物旋轉甚至暈厥,通常與顱內佔位病變有關,需透過顱腦核磁共振或CT掃描排除。
另外,還有一種罕見的體位性低血壓,部分患者在體位變化時由於血壓變化而出現頭暈。另一種是頸性眩暈,一般指頸部肌肉張力失衡導致異常本體輸入而引起的眩暈,也可能在改變體位時出現,發病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