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的形成原因繁多,首先是從力學因素角度考慮,主要涉及三個物理力學因素,具體如下:
1、壓力:當臥床的病人長時間保持相同姿勢時,區域性組織會持續承受超過兩小時的壓力,從而導致組織發生不可逆的損害。
2、摩擦力:夾板的襯墊不適當放置、石膏內表面不平整或散落的碎屑等,當病人長時間臥床或坐在輪椅上時,面板會受到逆向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從而導致褥瘡的形成。
3、剪下力:與體位息息相關,當相鄰的兩層組織表面相對滑動時,產生進行性的相對摩擦力和壓力的疊加,從而導致褥瘡的形成。
其次是理化因素的影響。褥瘡的發生可以被刺激因素誘導,例如長時間受壓的面板經常接觸汗液、尿液、糞液、引流液等滲出液體的刺激,導致皮脂層受損,進而引發面板組織的損傷、潰爛和感染,從而形成褥瘡。全身營養狀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由於營養不良、長期發熱昏迷無法進食以及癱瘓狀態等導致的惡液質,都會增加褥瘡的風險。
最後是受限制活動的病人,如截癱、骨折術後患者。如果骨折、石膏繃帶、固定板和牽引等的墊襯不當,都會導致區域性壓力過大,進而引發褥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