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患病兒童通常在發病後一週左右恢復。患者在發病期間會出現高熱、口腔黏膜上出現與病情相關的環狀蒼白區域,同時還可能會出現扁桃體炎及感染中毒症狀。猩紅熱的皮疹經常與發熱幾乎同時出現,一般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治療是必要的。皮疹的特點是全身面板瀰漫性紅斑,面板上面有很多細小針尖狀的紅斑丘疹。皮疹通常可持續3-5天,發熱則往往在出現皮疹的1-2天后達到高峰。猩紅熱一般在大約一週內恢復,之後皮疹逐漸消退,發熱停止,患兒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為了預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應該注意日常衛生,勤洗手。在患者恢復期間,居室內需要經常通風,每天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最好進行超過3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此外,患者的餐具和毛巾、口水巾等需要每天進行消毒。當病情康復後,應對傢俱、衣物和玩具等進行全面的消毒,並將床褥暴晒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