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跛行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後常出現一側下肢痠麻、脹疼以及無力感。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後才能繼續行走,因此被稱為間歇性跛行。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的行走距離可能會逐漸縮短。例如,原先能夠行走2000米,後來只能行走1000米,甚至500米都無法完成。間歇性跛行的常見原因之一是腰椎管狹窄。透過進行腰椎核磁共振檢查,如果發現患者存在腰椎管狹窄,則可以透過手術進行矯正。
此外,下肢血液迴圈供應不足也可能導致間歇性跛行。可以進行髂動脈CTA檢查,該檢查可以評估從腹主動脈分出的髂總動脈到下肢的血管是否存在狹窄,以及是否由於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狹窄,導致下肢供血不足。運動後出現缺血的表現或類似症狀也是可能的。對於上述兩種情況,都可以透過手術來進行糾正,因此間歇性跛行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