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的蛋白質通常非常微小,一天24小時內尿中蛋白的量通常小於20mg。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的蛋白質不會被腎臟濾過。這是因為腎小球具有負電荷的基底膜和由樹突細胞組成的濾孔。由於蛋白質的孔徑較大於由樹突細胞組成的濾孔,並且蛋白質帶有負電荷,與基底膜電荷相同,因此會產生同極相斥的原理,使得大部分蛋白質被吸收進入體內。
只有一小部分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透過腎小球濾過,大約有95%的蛋白質會被腎小管重吸收進入體內,只有少量微量的蛋白質透過尿液排出體外。
當人體出現腎臟疾病,如腎小球疾病或腎小管損傷時,才會出現蛋白質從腎臟漏出進入尿液中。透過尿常規檢測可以發現大量的蛋白尿,進一步進行腎功能檢查可以明確損傷的原因,並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