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腫大的治療根據具體原因分為兩種情況:
1、關節損傷。輕度關節損傷如肌肉、肌腱、韌帶拉傷,應適當休息,避免活動。可以使用消炎止痛藥、活血化瘀藥物、肌肉鬆弛劑等進行治療,經過3-5天的時間,水腫減輕,症狀明顯改善。對於明顯的嚴重損傷如骨折、脫位、半月板或交叉韌帶損傷,需根據損傷程度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如骨折斷端明顯移位、半月板嚴重撕裂、交叉韌帶嚴重拉傷,常需採取手術治療措施。此外,還可進行石膏或支具固定,進行保守治療。
2、骨病,如骨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等,均可導致關節腫大。因此,需根據具體疾病進行鍼對性治療。對於骨性關節炎,通常需休息、避免活動,可進行關節內激素注射和玻璃酸鈉潤滑劑以減輕症狀。對於痛風性關節炎,應減少嘌呤類食物攝入,如動物內臟、菠菜、豆製品、啤酒等,因其可導致尿酸升高從而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對於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除應用消炎止痛藥外,還應使用免疫抑製劑來控制免疫反應。而對於結核性關節炎,需進行抗結核治療。
因此,針對關節腫大的具體情況,需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