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婦科常見症狀之一,表現為月經前後或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感,同時可能伴有腰痠和其他不適,嚴重的痛經會對女性的生活質量造成明顯影響。
根據病因不同,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是指沒有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佔痛經患者的90%以上。繼發性痛經則是由盆腔器官的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症等。
痛經的發生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子宮收縮過度、炎症介質釋放、激素異常以及神經內分泌調節紊亂等因素有關。原發性痛經主要是由於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激素調節失衡和子宮壁的收縮過度。繼發性痛經則通常伴隨著盆腔器官的炎症、腫瘤或其他異常,這些病變可導致區域性組織充血、炎症反應和牽拉疼痛。
在治療方面,原發性痛經可以透過生活方式調整、藥物緩解和物理療法來控制。繼發性痛經則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行手術切除子宮肌瘤或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對於難治性痛經,還可以考慮應用鎮痛藥物、激素治療、神經阻斷或微創手術等方法。
總之,對於痛經患者來說,及早明確病因並進行有效治療是重要的。同時,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適量運動也對緩解痛經症狀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