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發生骨折後,活動時往往會感到區域性疼痛,這種疼痛具有類似被針扎一樣的感覺,並且程度較為嚴重。骨折會刺激周圍的神經,同時區域性可能會出現血腫,對區域性的氣血執行產生影響,導致區域性氣滯血淤,從而引起疼痛感。為了緩解和減輕疼痛的程度,需要及時採取手法復位來使骨折處恢復理想的對位,這樣可以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從而減輕疼痛感。
此外,如果疼痛嚴重,還可以透過口服鎮痛藥進行治療。例如,可以口服待因片、雙氯芬酸鈉等藥物來緩解疼痛。這些藥物可以起到鎮痛作用,減輕病人的疼痛感。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這些藥物進行治療時,醫生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使用劑量和頻次,以確保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風險。
總之,在處理骨折病人的疼痛問題時,手法復位和口服鎮痛藥物是常見的治療手段。透過合理應用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減輕病人的疼痛感,幫助其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