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其臨床表現各異,病因複雜。因此,患者就診時不能僅僅詢問病情後開處方,而是需要進行一系列檢查以確定病因。
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
1.超聲檢查:主要採用陰道彩超來瞭解子宮、卵巢、盆腔、子宮內膜的狀況。
2.活體組織檢查:當彩超無法確定病因時,出血的患者需進行細胞學檢查或診刮、宮腔鏡或腹腔鏡檢查,以確定病變的性質。
3.細胞學檢查:對有出血的病人、更年期或生育期的婦女來說,這是一種排除宮頸惡性病變的關鍵檢查方法,同時可以瞭解卵巢功能。
4.內分泌監測:檢測患者內分泌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卵巢功能、促卵泡素、泌乳素、雌激素、黃體生成素、孕激素、睪酮等,以確定是否為多囊卵巢、高泌乳素血癥或高雄血癥。
5.甲狀腺功能檢查:檢測病人是否有甲減或甲亢,因為甲狀腺功能失調也會引起月經失調。
6.胰島功能檢查:檢測患者是否有胰島功能抵抗或糖尿病。
7.宮腹腔鏡檢查:瞭解宮腔、腹腔是否有發育不良、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等改變。
8.核磁共振檢查:對於高泌乳素血癥等患者,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以排除垂體腺瘤的可能性。
9.染色體檢查:對於閉經的原發性閉經患者必要時需進行染色體檢查,以確認染色體是否正常。
以上就是月經失調需要進行的一些檢查,也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透過這些檢查可以全面、準確地瞭解病人病情,幫助醫生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