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紅蛋白是心肌酶家族的一種成員,可以用於早期診斷患者是否可能發生急性心肌炎或心肌梗死,並有助於預測心梗發生的前2個小時。然而,心肌酶學的特異性相對較低,除心梗和心肌炎外,許多其他疾病也會導致其升高,如骨折、肌肉損傷、肌溶解、感冒、重度感染,甚至某些腫瘤也可能導致升高。
因此,單單血清肌紅蛋白的升高並不一定意味著患者存在心肌損傷,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心電圖檢查以及詳細詢問患者目前的臨床症狀。例如,一些無心臟疾病的患者在劇烈運動後,下肢肌肉會出現疼痛,這會導致血清肌紅蛋白明顯升高,而其他心肌酶學指標則保持正常。
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需要綜合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特別是心電圖,以幫助做出更準確的診斷。血清肌酶學作為診斷心肌損傷的一項輔助指標,必須在臨床背景下合理解讀和運用,避免過於依賴單一指標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