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常見死因是梗阻性黃疸。解除梗阻性黃疸也是膽管癌的重要治療措施,具體方法有放外引流管、放內外引流管及放支架等幾種不同的辦法。其中,放內外引流和支架植入是比較理想的方法,因為這兩種方法可以把膽汁送到原本應該去的地方,可以恢復膽腸正常的迴圈。雖然這兩種方法的治療費用偏高,但是其優點是手術成功後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好,外面看不出他是患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相比之下,外引流的方法比較快捷,但是患者要隨時掛著袋子,並且有可能造成膽汁的丟失等不利影響。
對於惡性腫瘤膽管癌,除瞭解除梗阻性黃疸之外,還需要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放射治療是比較好的選擇,可以採取碘-125粒子植入,或者透過穿刺的方式把粒子直接放到腫瘤裡面,讓放射對腫瘤直接產生殺傷力。與傳統放療相比,碘-125粒子的治療方式更為便捷,一次放射即可持續100多天產生殺傷力,而無需每天去照。但是,粒子植入體內後一般無法取出,其作用的半衰期大約為120天。
在治療膽管癌時,需要對梗阻性黃疸和原發病進行同時治療,並根據病情和患者需求選擇合適的放射治療方法。在治療期間,需要注意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治療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