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現尿急症狀應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於因留置尿管或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等無菌性原因引起的尿急,患者可以口服左氧沙星等藥物進行治療。而當尿急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時,需要根據藥敏或培養的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此種尿頻的治療週期較長,如果口服藥物三天效果不盡如人意,患者至少應再堅持治療一週以上。
對於尿急症狀,特別是頻繁尿急或尿急痛等症狀,往往是伴隨泌尿系統疾病出現的。因此在治療尿急的同時,需要儘可能去除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因。
此外,針對不同患者和具體情況,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比如對於老年人或患有下肢動脈硬化等患者,需要在治療尿急的同時注意其血流量,控制尿量等。對於幾乎每位經歷過分娩的女性來說,盆底肌功能的不足也是導致尿急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注意進行相關康複訓練。
因此,在治療尿急的過程中,除了藥物治療外,也需要注意著眼於對病因的綜合治療,尤其是個體化的、定製化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