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患者如出現血尿或尿道口流血現象,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時,應根據出血量的大小採取相應的方法。對於輕微出血的患者,建議多飲水、多排尿以稀釋尿液中的血液,從而減輕出血情況。同時,對於感染的診斷和治療,需要進行藥物敏感試驗和藥物培養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選擇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頭孢呋辛鈉等。當感染得到控制,黏膜糜爛逐漸恢復至正常時,出血即可停止。
對於出血量較大或較明顯的患者,建議留置導尿管,並進行持續膀胱沖洗,以避免出血及在膀胱內形成有血凝塊,同時也可防止感染進一步加重。當出血時間長、出血量大,必要時應給予止血藥物治療,如肌肉注射血凝酶或靜脈注射氨甲環酸等止血藥物,進行止血治療。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該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排尿頻繁,避免憋尿過久,同時也需要注意防止感染的再次發生,保持個人衛生。需要特彆強調,患者在出現尿路感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影響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