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其臨床表現主要是伴隨低血鉀的高血壓。
醛固酮於1953年被髮現,其主要作用是調節人體腎臟的腎小管細胞,保持體內鈉離子和水分的平衡,並排除鉀離子。當體內鈉離子和水分過多時,即出現了水鈉瀦留,使人體處於水腫狀態,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導致患者血壓升高,並可能出現低鉀血癥相關症狀,如身體麻痺和乏力等。透過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描述可以看出,當患者出現高血壓伴低血鉀的情況時,需要考慮該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相關的檢查以明確診斷。
對於已確診的患者,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適當的治療和管理,以控制血壓和鉀離子的平衡。及時的干預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和預防可能的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