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它是指人體內部的溫度,通常用腋下體溫來代表人體的溫度。正常人腋下體溫為36-37℃,比口溫低0.2-0.4℃,而肛溫則比口溫高0.3-0.5℃。因此,當說36.1℃時,如果沒有特指,一般指的是腋下溫度,而36.1℃的溫度介於36-37℃之間,可以被視為正常體溫。
人體溫度會在一天內有一定的波動。早上2-6時是體溫最低的時候,而中午1-6時則是體溫最高的時候。一般來說,一天內的體溫波動不應超過1℃,這被視為正常範圍。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體溫都可能表明機體存在異常情況。因此,透過測量體溫的波動性,可以幫助判斷個體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體溫異常,對潛在的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
瞭解體溫對於醫學領域而言尤為重要。在臨床實踐中,醫生會注意患者的體溫變化,這有助於他們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監測治療效果。此外,體溫還被廣泛用於評估嬰幼兒和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當出現發熱或低體溫等異常時,醫生通常會進一步進行檢查,以確定患者的具體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