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延長是指女性月經持續時間超過正常週期的情況。導致經期延長的原因可能包括生活因素、藥物影響、排卵期出血、內分泌紊亂、妊娠相關、宮腔操作和婦科疾病等。嚴重的情況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生活因素可以是長期熬夜或飲食不當,如在月經期間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導致血管擴張,進而引起經期延長。建議改正不良習慣,避免熬夜,保持規律的飲食。
藥物影響可能是由於口服短效避孕藥抑制了卵巢排卵導致的撤退性陰道出血,月經來潮時間也相應延長。停藥後一般會自行恢復,不用過於擔心。
排卵期出血是正常現象之一,如果月經後有排卵期出血,也會導致經期延長,但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內分泌紊亂可能由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引起,出現經期延長的症狀,還伴隨多汗、心悸和易怒等症狀。建議根據醫囑進行治療,例如口服甲巰咪唑片、甲硫氧嘧啶片等藥物。
妊娠相關的流產、胚胎停育或異位妊娠都可能引起陰道出血,而非真正的月經來潮,需要進行鑑別。建議經過明確診斷後按醫囑進行鍼對性處理,改善症狀。
宮腔操作如人工流產、上環等可能導致子宮未能完全恢復,引發淋漓出血。必要時需要進行二次清宮手術或取出節育環。
婦科疾病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附件炎、子宮內膜增生,或者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帶有血性分泌物的炎症,都可能導致陰道出血不盡和月經異常。建議遵醫囑進行抗炎治療,可以使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或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
此外,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也可能導致上述症狀。患病期間需要注意休息,按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