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孢子在黴菌分離後,會形成新個體的生殖細胞。導致這種感染的原因包括性接觸、間接接觸、直接接觸,而誘發因素則包括服用藥物、存在疾病、器官移植等。建議出現這種情況的患者及時就診,積極配合醫生完成治療。
一、致病原因:
1、性接觸:如果性伴侶已感染黴菌孢子,在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中可能會互相傳播;
2、間接接觸:如接觸到不潔淨的公共場所,如坐便器、浴池,使用不潔的毛巾、穿被汙染的衣物等;
3、直接接觸:這些孢子可以在陰道內寄生,在人的口腔和腸道中也能存活。不同位置的孢子可以進行傳播,通常不會引起感染,但當機體的免疫功能受損時,可能會出現感染症狀。
二、誘發因素:
1、藥物使用:長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骨髓抑製藥物或細胞毒性藥物可能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引發感染並出現不同的症狀;
2、存在疾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重度燒傷、嚴重創傷等都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受黴菌孢子感染,引發深部或淺表感染;
3、器官移植:接受腎臟、肝臟等器官移植的患者免疫功能受影響,也可能出現此情況。
此外,患者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放療,或因治療需要留置靜脈導管、腦室引流管,以及手術(如開胸、開顱等)都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受孢子感染。
患者感染黴菌孢子通常發生在生殖器部位,特別是女性。常表現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症狀包括外陰瘙癢、灼痛,同時伴有尿頻、尿急、尿痛,性交時也會疼痛,分泌物明顯增多。女性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會變得豆渣狀或濃稠凝乳狀,部分患者外陰會出現水腫、抓痕、紅斑等。
對於這種情況,治療並不困難。患者可前往感染科就診,根據醫生建議口服氟康唑片、鹽酸特比萘芬片等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需避免性生活,性伴侶也需同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