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臨床病理綜合徵,其主要特徵是肝細胞內脂質過度積聚,由多種原因引起,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對於單純的脂肪性肝病,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即可。
對於伴有肝功能異常的脂肪性肝病代謝綜合徵,經過3-6個月的基礎治療仍然無效,以及活體組織檢查證實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並且呈慢性進展性時,需要採用針對肝病的藥物輔助治療,以及抗氧化、抗炎和抗纖維化的藥物治療。
目前常用的藥物包括多烯磷脂醯膽鹼、維生素E、水飛薊素和熊去氧膽酸等,但不建議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治療。如果伴有胰島素抵抗,可以使用胰島素受體增敏劑,如二甲雙胍和吡格列酮。如果血脂偏高,可以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降血脂藥物,但需要監測肝功能,必要時還需要結合肝保護和降酶治療。
此外,腸道益生菌也可以減少內毒素產生和過度吸收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