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出血一般是由機械性損傷所致,多發生在足月的巨大兒、頭盆不稱、頭過大、胎位異常,以及需要助產的情況下。在顱內出血中,硬膜下出血屬較常見型別。輕微出血時,可能沒有症狀,但出血量較多時,新生兒可能會表現出煩躁不安、尖叫、斜視、雙眼凝視,有時還可能出現侷限性驚厥,並伴有輕微的偏癱或區域性症狀。
對於足月嬰兒,若硬膜下出血是由產傷引起的,及時處理一般預後良好,只有極少數情況需要手術干預。對於輕症患者,可以自行吸收,而對於有顱高壓表現者,可以進行硬膜下穿刺抽液,通常每1-2天抽取一次,主要抽取無血性液體。在操作過程中,應由神經外科醫生進行,每次抽液量不宜過多。一般在處理之後,約10天內液體量就會顯著減少。大多數硬膜下出血量較少,無需進行特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