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迴圈是由椎基底動脈供血,向小腦、腦乾和大腦半球后2/5等區域提供血液。其損傷可以導致眩暈、噁心、嘔吐、共濟失調、平衡障礙、言語不流利、吞嚥困難等臨床症狀。後迴圈腦梗死通常由栓子脫落引起,因此在形成後,若溶栓時間窗在4.5小時內且無溶栓禁忌症,建議進行積極的靜脈溶栓治療,以促使血管再通。若病情穩定超過24小時,可進行抗小板聚集、降脂和穩定斑塊等藥物治療。同時,應採取活血化瘀、改善微迴圈的治療方法。此外,需積極控制血壓,保持血糖穩定,調整飲食結構,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後迴圈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梗死在所有急性腦梗死病例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預後非常差。對於未能在靜脈溶栓時間窗內的患者,急診介入治療取栓成為有希望的治療方案,尤其對於仍在治療時間窗內的患者來說。當然,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因為時間對於大腦來說意味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