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若出現外陰長疙瘩且有疼痛感,很可能是由於區域性感染引起的毛囊炎。治療方法是使用稀釋後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區域性薰洗,然後再塗抹紅黴素軟膏,以起到止癢和殺菌的作用。如果疙瘩位於外陰的中下部,有可能是前庭大腺囊腫。若囊腫較小且沒有疼痛感,可以定期觀察,有可能會自然消失。
但如果囊腫逐漸增大並伴有疼痛、下墜等不適感,影響了正常生活,可考慮採取抗生素保守治療。如果外陰兩側的疙瘩呈疣狀,則可能是尖銳溼疣或假性溼疣。在出現症狀時最好就醫,以明確原因並進一步進行診斷和治療。女性在懷孕後一定要注意保持外陰的清潔衛生乾燥,避免細菌和病毒感染的發生。同時,還要注意選擇寬鬆透氣的內褲,避免外陰區域性過度摩擦,飲食上要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