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量減少”是指排尿量不足的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尿頻引起尿量減少:排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尿的量較少;
2、本來就產生較少尿量:總尿量較少,即每天總共僅有400毫升的尿液。
從醫學角度來看,尿量減少具有專門的定義,即每天的尿量低於400毫升,並且尿量減少會導致體內毒素無法排除乾淨。
尿液是人體排洩主要代謝產物的過程之一,尿量減少會導致毒素在體內積累,進而引發尿毒症。而尿毒症的主要根源是尿量減少,不過尿量過多有時也無法帶走毒素,從而導致尿毒症的發生,一般屬於多尿性腎功能衰竭。
當發生尿量減少後,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利尿,即使用利尿劑增加尿量,以排除體內廢物,包括電解質紊亂。透過增加尿量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對於由尿頻引起尿量減少的情況,一般可以使用M受體阻滯劑來抑制膀胱收縮,這種方法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