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出現的疙瘩需要明確其部位、性質和大小,並進一步確定病因。如果是耳垂上的疙瘩,常見的原因包括耳脣囊腫和皮脂腺感染等。在初期,可以區域性使用碘伏進行消毒,並注意耳部的衛生,通常可以自行緩解。如果不能自行恢復,垂直切開並引流可用於處理感染或化膿等情況,同時進行創口消毒和換藥,並口服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如果是耳後面板出現疙瘩,常見原因是耳後淋巴結腫大,這可以分為感染性疾病和腫瘤性疾病兩種。如果是由中耳炎、牙齦炎、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體炎等疾病引起,通常是由於感染導致的壓迫,疼痛是常見症狀。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後,淋巴結通常會逐漸減小。
另一方面,如果耳後淋巴結腫大是由頭面部腫瘤、淋巴瘤或白血病等惡性疾病引起,通常是無痛性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淋巴結的腫大往往是由於原發病或偶然發現。這種情況下的預後相對較差且難以逆轉,因此治療前必須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