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藥是指在臨床上用於退熱的藥物,其中包括中藥退熱藥。臨床上中藥退熱藥的種類很多,如湯藥、中成藥和注射液等不同的劑型,可以分為單藥提取物和複方製劑。這些藥物的優點是持久的作用和較小的副作用。
首先是單藥提取物。比如柴胡注射液、小柴胡顆粒等,都屬於退熱解表藥。從柴胡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製成口服製劑或注射液,適用於體溫超過38.5℃的發熱病人,或有抽搐危險的低熱病人。這類藥物起效較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一般不會導致大量出汗等後果。臨床上,當病情嚴重時,通常選擇注射液進行靜脈使用。
其次是複方製劑。例如麻黃湯、維C銀翹片和清開靈注射液等,除了退熱,還可以對病症本身進行治療。目前常見的感冒多發生在受涼或受風后,除了發熱,還常有怕冷、怕風的表現,並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狀,可以選用以上藥物。這些藥物具有辛透散邪的功效,使用後體溫可以下降,並且其他症狀也會有所改善。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高熱,可以使用麻黃湯散寒解表、驅邪外出。
此外,還有以清熱解毒為主的中成藥可以作為退熱藥,如清熱解毒口服液、熱炎寧合劑、雙黃連口服液、銀黃口服液和清開靈口服液等,主要適用於表證已經解除,但仍有內熱的情況下。如果出現發熱的情況,可以到醫院中醫內科就診,進行望、聞、問、切等檢查,明確診斷,並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