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時,在臨床上,這可能說明抗原檢測出現了假陽性,也可能是核酸檢測出現了假陰性結果,這通常不能說明沒有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是利用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對呼吸道、消化道等樣本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蛋白進行直接檢測的方法。而核酸檢測則是透過查詢患者的呼吸道樣本、血液或糞便中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來確定感染情況。目前,核酸檢測仍被視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標準,而抗原檢測則成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抗原檢測的特異性較核酸檢測較差,容易出現假陽性結果。
因此,當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呈陽性時,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或試劑被汙染導致的假陽性結果。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時,可能是未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採集的樣本不符合檢查要求,從而出現假陰性結果。此時,無法確定是否有感染情況,建議間隔24小時後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以明確診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通常會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嗅覺或味覺減退或喪失、結膜炎、肌肉疼痛和腹瀉等症狀。一旦確診,通常需要進行居家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