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和臭氧均具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殺滅作用。新型冠狀病毒對高溫和紫外線敏感,在56℃高溫環境下或經過30分鐘紫外線照射後可被滅活。因此,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接觸過的物品,應注意在消毒後再接觸。
臭氧是一種被國際公認的廣譜高效殺菌消毒劑,能迅速破壞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結構,對各種潛在致病微生物具有強大的殺滅能力,是目前消毒效果較好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將臭氧投入新型冠狀病毒環境中,可以殺滅病毒並將其分解為無害的氧氣,對環境無任何副作用和殘留物。此外,低濃度臭氧可以滅活新型冠狀病毒,並且在溼度提高的條件下,臭氧的滅活能力顯著增強。
此外,紫外線主要透過輻射損傷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孢子等)和破壞核酸的功能來殺死微生物,從而實現消毒的目的。因此,紫外線燈也可用於滅活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的存活時間與溫度成反比。在4℃時,新型冠狀病毒非常穩定,可在超過14天記憶體活。而在70℃時,新型冠狀病毒可在5分鐘內失去感染力。此外,新型冠狀病毒對某些有機溶劑也敏感,如75%酒精、甲醛、氯仿、次氯酸鹽等。這些化學物質透過破壞病毒的外膜,分解RNA,最終使病毒失活。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如果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可以選擇居家隔離,並加強健康監測;如果症狀較重,應及時前往醫院的呼吸內科或感染科尋求醫療,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肺部CT等,並在醫生指導下接受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