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骨髓移植後的複發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疾病階段、骨髓移植所使用的骨髓來源等。總的來說,白血病骨髓移植後的複發率相對較高,大約在20%至60%之間。
白血病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通常情況下,由於異常增生的白細胞侵襲骨髓,造血功能會下降。因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骨髓移植手術來治療。骨髓移植透過將健康的骨髓細胞移植至患者體內,利用骨髓的再生和造血功能來清除異常細胞,使機體恢復健康。
在緩解期進行骨髓移植的話,複發率約為20%。而在復發期進行移植的話,複發率可能會達到50%左右。此外,自體骨髓移植的複發率較高,可達48%;異體骨髓移植的複發率約為29%。這些資料都可以被認為是相對較高的。
另外,如果白血病患者病情較輕,在骨髓移植後患者沒有排異反應,且體內的異常增生白細胞已被完全清除,正常的造血功能已經恢復,這通常意味著治療效果較好,此時複發率較低。而如果患者病情較重或個體素質較差,在骨髓移植後出現劇烈的排異反應,如面板瘙癢、皮疹、噁心、嘔吐、黃疸等,會重新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從而導致複發率升高。
一旦懷疑患有白血病,應儘快到血液科就醫,並透過血常規和進行骨髓穿刺等檢查來明確病情。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放療、化療等治療方式,也可以進行骨髓配型並接受骨髓移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