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腳發麻的症狀常見於寒冷刺激、缺鈣等非病理因素,以及多發性末梢神經炎、頸椎病等病理情況。當出現此症狀時,學生應先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後再進行鍼對性治療。
非病理因素方面,首先是寒冷刺激。如果學生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沒有注意保暖,手腳受到寒冷刺激後會影響區域性血液迴圈,出現手腳發麻、發冷的症狀。此時應注意保暖,區域性按摩,並可用熱水泡手泡腳來促進機體復溫。
另外一箇非病理因素是缺鈣。學生在身體發育過程中需要較多的鈣。如果由於挑食、偏食等原因導致鈣攝入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就會出現肌肉神經興奮,導致手腳發麻或抽筋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使用碳酸鈣D3顆粒、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等藥物。
病理因素方面,多發性末梢神經炎是一箇常見原因。學生可能會因為重金屬中毒或遺傳等原因導致糖尿病,並引起周圍神經損傷導致多發性末梢神經炎。這種情況下,手腳發麻、疼痛、感覺減退等症狀較為常見。可根據醫生的建議使用維生素B1片、甲鈷胺片等營養神經的藥物。如果患有糖尿病,還可遵醫囑服用降糖藥,如阿卡波糖膠囊、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等,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此外,頸椎病也是可能導致手腳發麻的原因之一。如果學生長時間趴在桌子上看書、學習,坐姿不良或經常低頭玩手機、電腦遊戲,會導致頸椎病變並壓迫區域性神經根,引起手腳發麻的症狀。應改善不良的坐姿,進行頸部按摩和活動,並在必要時進行鍼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