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燒和高燒都是發熱的表現,不能反映體質的優劣。不同的病原體感染,導致了不同程度的發熱。即使是體質較好的人,也可能出現高燒。因此,發熱的溫度不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
同一種病原體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現程度不同,而不同病原體在同一人身上的表現程度也不同。發熱的程度和身體素質之間沒有必然聯絡。例如,老年人的各項功能逐漸減退,體溫調節中樞敏感性下降,感染後體溫的變化可能不明顯,出現低燒。然而,這並不能說明老年人的體質較好。大葉性肺炎患者常出現高於39℃的體溫,但青壯年也易感染該病,因此出現高燒不能簡單認為是體質不好。
此外,發熱原因多種多樣,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會導致發熱,患者出現低熱可能是腫瘤侵襲引起的。這類患者也不能歸為體質好的範疇。如果一箇身體素質較好的人由於受涼、熬夜、壓力過大等原因,免疫力短時間內下降,也可能引起高燒。因此,不能簡單透過發熱程度來判斷體質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