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狀丘疹通常不會自行消失,常見於包皮過長或包莖患者,主要生長在龜頭後方靠近冠狀溝的位置。學者們普遍認為,珍珠狀丘疹的形成是由於長期受尿液、脫落上皮、細菌及包皮垢的刺激所致,屬於一種良性面板病變。由於珍珠狀丘疹沒有引起疼痛、不適和傳染的特點,因此沒有必要進行特殊處理。少數人透過進行包皮環切術來處理珍珠狀丘疹,在龜頭與內褲的摩擦作用下,可能會減少珍珠狀丘疹的數量,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堅持要去除珍珠狀丘疹,可以選擇鐳射或冷凍方法進行治療,但要注意避免燒傷的深度過深,以免形成瘢痕反而影響外觀。在區分珍珠狀丘疹和尖銳溼疣時,需要注意其特點。珍珠狀丘疹的數量和大小一般多年不變,而尖銳溼疣則會不斷增多、增大,屬於性病,應積極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