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是顱腔的骨架,它可以根據眼眶上緣和外耳道上緣的連線分為腦顱和麵顱兩個部分。腦顱包括顱蓋骨和顱底骨,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援大腦。
1、腦顱骨:
腦顱骨指的是位於分界線以上的顱骨,共有8塊。其中,頂骨和顳骨成對出現,總計4塊。其餘的骨骼包括額骨、枕骨、篩骨和蝶骨,共計8塊。頂骨附近的顱骨內板與內骨膜的連線相對較鬆散,因此當發生骨折時容易引起硬膜外血腫。額骨、頂骨、蝶骨和顳骨交匯的地方被稱為翼點,在這個區域,骨骼較薄且腦膜中動脈的前支穿過。如果受到暴力打擊,碎片可能會刺穿腦膜中動脈,形成硬膜外血腫。
2、面顱骨:
面顱骨指的是位於分界線以下的顱骨,共有15塊。它們包括成對的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顎骨和鼻甲骨,還有不成對的犁骨、下頜骨和舌骨,總計15塊。顱底骨主要起到支撐和保護面部、口腔和鼻腔的作用。蝶骨嵴和巖骨嵴將顱底骨分為顱前窩、顱中窩和顱後窩。顱前窩骨骼脆弱,頭部外傷時易發生前顱底骨折,常表現為“熊貓眼”和腦脊液鼻漏,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嗅覺障礙。
各種顱腦損傷常導致顱骨骨折和顱底骨折,確診常需要顱骨平片、顱腦CT以及顱底三維重建等輔助檢查來指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