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是一種存在於血漿中的物質,是凝血過程中凝血酶的前體。也稱為凝血第Ⅱ因子。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凝血酶原含量約為10-15毫克/分升,而凝血酶原時間為12-14秒,其活性可達到75%至100%。凝血酶原能夠反映外周血液凝固的功能,主要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並且可用作機體外凝血系統的篩查試驗,以判斷其是否暢通。
當凝血酶原出現異常,例如延長或縮短,多次提示可能存在先天性異常疾病或後天性繼發性改變,導致凝血時間延長。主要表現為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纖維蛋白原缺乏症,即沒有纖維蛋白原或存在異常的纖維蛋白原血癥。
此外,嚴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黃疸、維生素K缺乏也可能引起凝血酶原異常的延長。而導致凝血酶原縮短的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以及長期口服避孕藥等因素。
透過對凝血酶原的測試能夠幫助醫生評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並且對於診斷和評估凝血系統疾病具有重要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酶原異常並不一定意味著患者就一定存在凝血系統疾病,還需結合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