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場和電磁波進行成像,不存在電離輻射,與X射線和CT不同。因此,無論是在檢查全身各個部位還是腦部、脊髓、胸腹部、盆腔、骨關節等特定部位,核磁共振都不產生電離輻射,可被稱為環保的檢查方法。
核磁共振對於腦部和脊髓,也就是常說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強大的診斷價值。例如,腦梗死、腦出血、血管畸形以及腦瘤、腦炎、腦變性病、白質病等多種病變都可以廣泛應用核磁共振進行診斷。
核磁共振檢查在治療前可對腦組織病變進行多次診斷,同時也可用於治療後的療效評估。由於核磁共振沒有輻射,因此患者普遍能夠接受該檢查。核磁共振具有較高的軟組織解析度,因而診斷準確性也非常高。
但是,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對患者有一定要求,例如患者不能攜帶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助聽器、神經刺激電極和人工耳蝸等。在檢查中可能會有噪音和發熱現象,這都屬於正常情況。醫生會給患者配戴耳機或塞棉球,以減輕噪音的影響。整個檢查過程大約需要八分鐘左右,因此大多數患者都能夠配合。
總之,核磁共振不存在輻射,對於診斷和療效評估都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