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如果患者的體溫超過37.4℃,就應該送到發熱門診進行初步的檢查和分診,以排除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在發熱門診進行血液檢測,並且檢測結果顯示病毒核酸為陽性或者與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的基因系列,那麼患者就應該被隔離治療,並被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因為在新型冠狀病毒早期感染的症狀中,體溫一般為中低度熱,並不十分明顯。當病情進一步惡化一週左右時,患者的體溫會超過38.3℃,並持續不退。同時,服用退燒藥也沒有多少效果,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狀況由輕型轉為重型。
因此,在早期懷疑為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中,一定要密切監測體溫,並及時控制症狀,進行對症治療。體溫的監測是早期發現和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幫助更好地掌握疫情和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除了體溫的監測,還可以根據患者病情的進展,結合其他臨床症狀,如咳嗽、乏力等,綜合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在疫情防控中,透過提供清晰的指導和不斷完善的措施,將能更好地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和治療,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