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急性胃腸炎發作時,通常會經歷疼痛和腹瀉等症狀,這種情況下不建議自行處理,而是應該及時就醫。在急診或消化門診,醫生會透過補液、抗感染、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等治療方式來緩解症狀。在恢復階段,患者可以按照日常的養生經驗來調理,例如少食多餐、飲食清淡,選擇低蛋白、易消化和細軟的食物,以減輕胃腸的負擔。
在臨床醫學中,存在一箇叫做“食復”的概念,指的是急性胃腸炎好轉後,如果突然攝入過多食物或攝入不易消化的食物,患者的病情可能會反覆。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遵循專業醫生的指導。
除了飲食調理外,急性胃腸炎好轉後的患者還需要注意休息,因為休息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方法。對於慢性胃腸炎,可以根據病因和病機進行辨證施治。對於慢性胃炎或急性胃炎,並且有既往病史發作的患者,建議進行相關檢查,如胃腸鏡檢查,以判斷胃和腸道是否存在問題。